Notes

嗨~這個網誌乃是基於知識公開化的精神,分享我對於戲劇、劇場與教育的學思成果,兼有生活隨筆。除部分演講與教材引用圖的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目前多以超連結方式嵌入,若有侵權,敬請告知),其餘屬於我寶貴的智慧財產,還請您給予尊重,勿任意轉載或摘錄。 如果您對我的專業感興趣,在「自報家門」有聯絡方式,我很樂意能通過面對面交流,提供比文字更多的(知識與人力)資源。謝謝~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揚生60(留齡)民生館場勘

揚生60.民生館

姊姊與我是彼此最資深的朋友與玩伴,從小到大,不時分享感動或者在思維上交流,因此先後與戲劇、人類學結緣。後來,我在英國華威大學戲劇教育暨文化研究所取得藝術教育哲學博士,姊姊則是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人類學博士。去年底(2016/11/12)我們姊妹首度結合彼此的專業,透過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平台,攜手策劃了探討銀髮生心理的「劇做老年工作坊」。這個工作坊結合了人類學的視角與戲劇教育的方法,引導參與者對銀髮族群產生共感與同理,進而對生活或是各自的工作場域有所啟發。

以實踐為取向的工作坊,必須有著厚實的研究支撐。我們除了在生活中打開對於銀髮族的觀察、訪談身邊的長者,也從不同領域的資料(如:論述、研究報告、文學作品…)為工作坊設定核心價值與目標,同時汲取工作坊編創的靈感。

從知識共享、公開化的角度,在工作坊之前,姊姊撰寫了幾篇文章,介紹我們逐漸成形的工作坊信念和方向:




工作坊當天約15名參與者,有的緣於對戲劇教育形式的好奇,有的則關注銀髮族議題。工作坊循著「戲探老年」、「戲創ㄈㄨˊ老」與「反身劇作」的脈絡開展,讓參與者在戲劇框架內外、從不同角度一同探討。

基於反思實踐的精神,也為進一步了解參與者在工作坊的經驗,我們另行擇日辦理座談,確認工作坊各個環節的設計是否被充分落實,在計畫、執行與使用者經驗之間,是否存有落差。前來回饋的夥伴來自不同場域,包括文教業、工業設計端、產品開發端與銀髮服務機構。他們提供非常寶貴的回饋,也幫助我們釐清相對於其他設計思考工作坊,「劇做老年工作坊」的意義在於讓參與者理解「為何」成為銀髮服務/扶持者,至於如何服務,以及提供何種服務,則可由其他的專業者接續引導。

因為上述機緣,我們很榮幸獲得揚生慈善基金會的邀請,將為這個致力於促進銀髮自癒力的組織,規劃內部教育訓練。針對此次合作,姊姊撰寫了另一篇文章:


今天,我們來到位於民生社區的「揚生.60民生館」進行場勘,和曾參與我們工作坊的許華倚執行長確認需求與流程。民生社區本來就擁有台北難得的從容,而這個館有著讓人舒服放鬆的空間,也有護理背景的工作人員親切駐站,長者只需要繳交非常低廉的會費,就可以把這兒當成是排解孤獨、獲得身心支持的另一個家。揚生基金會除了設立定點的民生館、師大館,也向外播種,提供「行動銀髮服務」,是個年輕但在銀髮服務具有創新實踐行動力的公益機構。

宜居的民生社區


揚生60.民生館內的牆面張貼會員們的樂齡照
強化自癒力是揚生銀髮服務的核心主張

通過這次的交流,我們期待認識到更多銀髮服務的內涵,也期許戲遊銀髮學的設計思維能對揚生未來的銀髮服務有所啟發。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Any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