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以為學習是為了考試,希望讓他們的學習基於自發的動機居多,除了提醒他們就作業、平時測驗原本不懂的地方釐清問題、確實訂正,之前很少插手孩子期中考試,甚至搞不清楚他們的考試日期。另外,除了覺得題目品質待商榷,不認同以反覆練習建立反射式作答的能力,又深感孩子現在的課業量,比起我們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從來就不是評量或測驗卷的愛用者。
然而,小學中年級的課程較低年級多了社會和自然兩個領域。由主題幅射開展的敘寫方式,相較於語文課線性鋪陳的敘事型態,不只要求孩子從學習語文,到運用語文汲取新知,也要求將資訊分類、整合的能力。如果孩子原本就有紮實的語文基礎、抽象認知與邏輯分析的能力,或者遇到以實作、實例引導孩子的老師,也許不會特別覺得困難;但若是孩子過去的閱讀習慣偏向故事類、而非知識類,又遇上把理解窄化為記憶、愛挖空格的老師,學習不免變得破碎又充滿挫折感。我家的狀況,老大是前者,老二是後者。
老大的自學能力強,是很能夠適應現行教育制度的類型,偶爾遇到困難,也能主動提出,然後跨越。
老二富於創造力,在學習上更訴諸於直觀經驗,對圖像的感受與表達尤其敏銳,這也意味著現行課本編輯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對她而言是很不利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直到遭受成績打擊…。如果無法改變客觀環境,身為一位母親,我想要善用她圖像式思考和喜愛與人互動的特質,幫助她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內容。於是,運用心智圖,讓她學習分析與安放課文的內容,自然領域另輔以表格和實地觀察,再請她擔任老師,把整理出來的內容講解給家人聽,她表現得好極了!經由分析、書寫、畫圖到講解,在她深化、內化知識的同時,我也可以從旁檢核她是否真的懂了。昨天,我們甚至還錄製了「教學影片」,以戲劇系為志向的她,真的很有當補習班老師或購物專家的天分!
一向自豪學習成效的哥哥,大概是眼見媽媽和妹妹在這過程中的親密互動(當然也有小孩耍無賴、媽媽很沒輒的moments.s.s...),也主動要求「比照辦理」,除了完成很細密的分析,還有非常專業的教學--較之於妹妹的花俏互動,可謂專家學者型,很有說服力的那種!
回想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常常是他們提醒我們這世界何其新鮮、有趣,留心許多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小細節,真不希望學校教育的結果,反而讓他們忘卻了自己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求知力與復原力!謹此略記第一次插手孩子的考前準備。對我而言,如果孩子能維持學習的動機、樂趣,願意嘗試不同學習的方法,辨識出自己的學習優勢,樂學中不失虛心、謹慎,就已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