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嗨~這個網誌乃是基於知識公開化的精神,分享我對於戲劇、劇場與教育的學思成果,兼有生活隨筆。除部分演講與教材引用圖的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目前多以超連結方式嵌入,若有侵權,敬請告知),其餘屬於我寶貴的智慧財產,還請您給予尊重,勿任意轉載或摘錄。 如果您對我的專業感興趣,在「自報家門」有聯絡方式,我很樂意能通過面對面交流,提供比文字更多的(知識與人力)資源。謝謝~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春光關不住--楊逵紀念特展


因為早前與新化楊逵文學紀念館合作的機緣,10/18楊逵110歲冥誕這天,應邀前往景美人權園區參與「春光關不住--楊逵紀念特展」的開展記者會。

這個特展由楊逵的次子楊建及其孫女楊翠共同策劃,摺頁上寫著:「春光,從鐵窗延長線的邊界,暗暗洩露一絲光隙,被囚禁的靈魂,從框線底部,悄悄穿透,偷偷茁生,穿出鐵窗,伸向陽光燦爛的天空。」同時提示出楊逵「多面實踐,理念一貫:台灣主體,階級平等,個體自由,社會公義,庶民生活,勞動美學」的立體浮雕意象。

楊逵在世時的文學創作與社會實踐本已具有公眾性格,身後也獲得許多人的追念與研究--位在其出生地新化的楊逵文學紀念館即是由在地文史工作者康文榮奔走促成與策劃;彭小妍主編一套十四冊的《楊逵全集》,讓人得以通過文字,認識楊逵關注的人與世界;線上的《楊逵文物數位博物館》也有許多珍貴的資料;另外,陳芳明、黃惠禎的撰述,朱約信等人1993年策劃的「楊逵紀念音樂會」與《鵝媽媽出嫁》楊逵紀念專輯,新化區公所持續十年辦理「大家來慢跑」活動…等等,亦各以不同的形式,召喚楊逵精神。



其中,楊逵文學紀念館的一樓以「人間楊逵」為念,循序通過「出生大目降」、「楊逵的家庭生活」、「春光關不住」、「葉陶」、「知交好友來作客」的展區動線,立體呈現楊逵及其身處人際網絡與社會脈絡交織的生命歷程,深深觸動著我,它揭示了一位巨大人物的產生,固然部分源自性格,但社會系統的支持和影響亦是重要關鍵--楊逵承受了許多人的啟發與幫助,始得踐履信念和死裡逃生;另一方面,當他因〈和平宣言〉而身繫囹圄十二載時,其家人在白色恐怖的暗影中勉力求生,身心靈亦難得自由…如此,觀者一方面識得楊逵這位人道主義作家的個殊性,一方面也連結到白色恐怖世代與政治受難關連者的普同經驗,進而理解政治與歷史書寫,也許能為過往的判決與評價進行平反,卻很難真的彌補或撫平受難者及其關係者承受的創傷。

這次,楊建與楊翠以楊逵家屬身分策劃這個特展,意義格外重大。尤其楊建在成長階段直接經驗了父母逃亡、不確定是否能夠歸來的恐慌,父親不在場與社會冷眼相待的衝擊,從當年的無法道予外人知,到今日面向大眾的敘事,這一路何其漫長、又多麼讓人心痛。然而,策展人承繼了楊逵胸懷世界的大器--這個展不只是榮耀祖上、向楊逵個人致敬,我認為它的另一層意義是通過楊逵,敘說那個時代的經驗與故事,為那個時代、世代與當下的社會建立連結,示現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兼具凝聚力和感染力的人道精神。

這樣的用心,反映於記者會當天的安排。楊逵次子楊建、幼女楊碧、次媳董芳蘭、孫女楊翠、楊菁等家族成員,邀請共同承擔了那個時代暗影的眾多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成為座上賓,一同接受媒體的注目與敬禮。會中,除了由楊建、楊翠、楊碧親自擔任導覽者,董芳蘭熬煮野菜粥宴請來賓,還邀請了朱約信與王信允兩位分別於1993年、2012年以楊逵文學和社會實踐為題創作音樂的歌手演唱《鵝媽媽出嫁》和《春光》,新化大目降志工劇團與扶桑花舞團以戲劇和舞蹈展演《綠島家書》和《春光關不住》,並讓賓客帶回象徵分享的花盆與小花,用生活日常的五感以及藝術文化活動,讓楊逵的形象更顯立體可親。

文化部長鄭麗君全程參與了這逾2小時的記者會,用致詞與行動,詮釋了文化的格局與高度,讓我非常感動。


這個特展的展期到明年3/26日,值得北部的朋友一訪,理解楊逵的後輩是如何詮釋他的。我也推薦走訪楊逵出生地的台南新化,那裡的老街與古蹟建築不只引導我們想像楊逵童年的生活場景,後人設立的楊逵文學紀念館、歐威電影紀念館、楊逵文學路也展現了地方社區營造的力量。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Any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