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森劇場應用學系製作劇照:Kohlhaas frei nach Kleist
昨天Lehmann在講座中提醒:「成功的作品未必具有影響力」。他說,德國普遍認為19C的劇場是成功的劇場,今日體制內的國立、市立劇院,也仍然沿續著18、19C文本傳統,上演著這一類的作品,可見創新的實踐。可是,它們是否具有影響力?講座中,他雖未直接言明,哪些是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但從思樂樂分享的紀錄劇場,以及Lehmann為後戲劇劇場舉出的實踐例證,我一再感受到Brecht無所不在地啟發德國的當代劇場實踐--以辨證的哲學思維、入世的改革情懷,支撐劇場藝術的實踐與超越。
投身劇場多年、對歐陸劇場脈動知之甚詳的大學同學Yoyo告知,創作紀錄劇場的諸多優秀青年藝術家,都算是Lehmann的門生,來自Institut für Angewandte Theaterwissenschaft (The Institute for Applied Theatre Studies/基森劇場應用學系)。發現自己受限於語言能力和關注的視角,未能在書寫〈應用戲劇理論初探〉時即關注到這個科系的課程設計與具體的實踐成就,治學不精,非常慚愧。
投身劇場多年、對歐陸劇場脈動知之甚詳的大學同學Yoyo告知,創作紀錄劇場的諸多優秀青年藝術家,都算是Lehmann的門生,來自Institut für Angewandte Theaterwissenschaft (The Institute for Applied Theatre Studies/基森劇場應用學系)。發現自己受限於語言能力和關注的視角,未能在書寫〈應用戲劇理論初探〉時即關注到這個科系的課程設計與具體的實踐成就,治學不精,非常慚愧。
查看網頁,發現該系的課程規劃相當完備。它的目標學生是才剛接觸文學、舞蹈、音樂劇場、美學理論、聲音藝術、表演、錄音工程等個別領域,還沒有確立劇場、表演和臨場藝術專業取向者。因此,課程以劇場史學、劇場理論和劇場藝術實務為根基,連結至語言、文化、哲學、藝術史、音樂技術等範疇,培養跨領域的專家知識,同時關注與劇場歷程相關的理論、美學和符號學,探討劇場與其他藝術類型(如:美術、音樂、舞蹈、建築、電影、新媒體)和文化領域的關係。期間,客座教授和藝術家會帶領方案(涵蓋舞台導演、編舞、表演藝術、藝術寫作、科技等面向),讓學生廣泛認識不同藝術創作/工作的歷程和觀點,學生必須發展獨立藝術專案。系上也會引介學生到劇場、藝術技術和媒體等專業機構,接受舞台技術、影片剪輯、錄音室、身體、表演、舞蹈、聲音、 裝台、燈光設計、攝影、媒體等訓練。課程亦包含在劇場或媒體的實習。整體的課程目標是要培養能夠從理論上反思實踐的藝術家,以及能夠從實務對話中發展論述的理論家。
這樣的課程著實精彩,讓我都好想再重讀大學呢!如果與國內以應用戲劇為名的科系或機構相較,我覺得最大的不同是,這是一個「以藝術為本位」的養成過程,它擴大了劇場實踐的可能性,卻不以減損劇場美學為代價。思及Lehmann從科系/課程的創建,培育了劇場新生代,乃至提出「後戲劇劇場」的概念,鬆動/啟發觀眾參與當代劇場實踐時所懷抱的品評標準(criteria),他對於德國乃至歐陸當代劇場,真的是影響深遠呢!
當劇場或一個人的「成功」和它的「影響力」非正相關,每個創作者/實踐者/人可以自問心中的價值如何取捨,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
當劇場或一個人的「成功」和它的「影響力」非正相關,每個創作者/實踐者/人可以自問心中的價值如何取捨,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
分享Diana Ross為電影Mahogany演唱的主題曲:
Do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o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Any feedback?